“2017013187-王晟”版本间的差异
来自iCenter Wiki
Wangshen17(讨论 | 贡献) |
Wangshen17(讨论 | 贡献) |
||
第4行: | 第4行: | ||
第二次上人工智能的小课。之前了解过一些人工智能相关的,但是没有涉及具体的技术层面,只是了解行业的大概情况。这次下了tensorflow,可以说又超出了我的知识范围,又对我的软件学习能力构成挑战。不过老师的slide和code设定都非常仔细,希望以后继续学习,提升能力。 | 第二次上人工智能的小课。之前了解过一些人工智能相关的,但是没有涉及具体的技术层面,只是了解行业的大概情况。这次下了tensorflow,可以说又超出了我的知识范围,又对我的软件学习能力构成挑战。不过老师的slide和code设定都非常仔细,希望以后继续学习,提升能力。 | ||
+ | |||
+ | 第三次上人工智能的小课。这门课有许多助教和老师参与其中,感受到课程设计者的用心。今天对卷积和神经网络又有了一些更多的理解。除此之外,这节课的语音识别也激发了我对编程的兴趣。此外,我对于jupyter notebook用得也越来越顺手了,希望我能够早日提升编程水平,将它们应用到课程作业和自己的研究中去! |
2019年11月2日 (六) 04:35的版本
这是我第一次上人工智能的小课,感觉计算机世界非常丰富,有许多可以探索! 之前学过一些简单的Python,但是操作不是很熟练,更不要说下载一些奇奇怪怪的插件了,一开始真的太困难了。 不过,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也让我完成软件下载和基础的操作,总之收获很大!希望在这节课上学到更多入门的软件知识!
第二次上人工智能的小课。之前了解过一些人工智能相关的,但是没有涉及具体的技术层面,只是了解行业的大概情况。这次下了tensorflow,可以说又超出了我的知识范围,又对我的软件学习能力构成挑战。不过老师的slide和code设定都非常仔细,希望以后继续学习,提升能力。
第三次上人工智能的小课。这门课有许多助教和老师参与其中,感受到课程设计者的用心。今天对卷积和神经网络又有了一些更多的理解。除此之外,这节课的语音识别也激发了我对编程的兴趣。此外,我对于jupyter notebook用得也越来越顺手了,希望我能够早日提升编程水平,将它们应用到课程作业和自己的研究中去!